第368章 举国之兵_大明:我与朱棣争天下
菠萝小说网 > 大明:我与朱棣争天下 > 第368章 举国之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8章 举国之兵

  第368章举国之兵

  四月中旬,朱高煦在巴陵的消息传到了武昌。

  此时的朱棣,刚刚进入武昌府江夏城。

  巨大的龙船缓缓驶入,朱棣站在船头,表情严肃且充满自信。

  此次朝廷前后用了大半年时间,从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江西、北平、山东、直隶、浙江加京营,八省一京征调了八十多万兵马,加二十万民夫,囤结粮草上百万石,几乎是举国之兵来打湖广决战。

  平汉布政使司已经设到武昌,金忠为布政使,全权负责筹备军械粮草一事。

  大战即将来临,朱棣却感觉手下将领不够用。

  靖难中他部下军将如云,几十员大将任他挑选,现在逆子起兵后,一年不到,他想用人,已经有点捉襟见肘。

  因为北平和京师方向留了一些重要将领,陕西宋晟和张武还在。

  现在跟随他在湖广的,只有大将朱能、火真、王聪、陈志、李浚、吴达、和允中等廖廖几个在靖难中留过名,其余都是靖难后提拨的,历史上也没啥名气。

  吴达在靖难前是北平七卫中,济阳卫指挥使,也算燕王老部下,靖难时,朱棣成立五军,朱高煦为前军左副将,吴达为前军右副将,两人算是搭档。

  但吴达一直算是燕王的人,靖难后徐忠、丘福等联名举朱高煦为太子时,吴达没有参加,还疏远了朱高煦,这也是朱棣要把他带出来的原因。

  和允中和他的情况差不多,靖难时也为后军左副将,与朱高煦没啥交集。

  两人在靖难中就是前军后军副将,地位比较高,当时薛禄、谭渊等都不如他们,原本靖难后都有机会封爵的。

  但靖难中东昌之战,北军被盛庸打的惨败,张玉战死,吴达和和允中都犯了大错。

  一个当时不能及时领兵冲上前支援张玉,一个在北军撤退时做断后没有守好,使的北军大败,损失惨重,算是靖难中北军最大的败仗。

  北军经此之败后,以后南下都不敢走山东,全由徐沛绕过来。

  而东昌之战,也是靖难中朱高煦没有参与的少数几场战役之一。

  往事徐徐浮现,此时朱棣脑海里全是靖难时的画面。

  逆子在靖难中是立下不少功劳,但这也不是你起兵造反的理由。

  俺能在靖难中获胜,是因为俺是真命天子,靖难中几次大风助俺,这才是俺胜利的缘由。

  你还真以为全是你打下来的天下

  朱棣想到靖难中刮起的几次神秘之风,突然心情又兴奋起来,俺是真命天子,上天一定还会助俺。

  想到那些神风,朱棣心情好了很多,对此战的信心也变的更大。

  这几天陆续有消息从巴陵、长沙那边传来。

  逆子在湖广的兵马只有二十多万,三十万不到,还分守各地,因为逆子非常看重地盘,每打下一处,都要派兵固守。

  他举国之兵,百万之众,逆子就是以一敌千都没有用。

  上午,朱棣进入江夏城。

  然后召集各地守将议事。

  次日一大早,各处守将纷纷来到江夏。

  等人到齐后,众将参拜过皇帝,朱能告诉皇帝,朱高煦就在巴陵,居然没在长沙。

  朱能说他事先故意沉船,断叛军水上运输通道,原本以为朱高煦会带兵北上,带大量辎重和民夫走陆路,那种情况下,官军可以倚仗兵马之众,在野战中决胜叛军。

  但没想到朱高煦没上当,居然窝在巴陵不出,且派兵驻守四周府县,摆出一副静观其变的架势,这和朱高煦起兵之初,势如破竹的三路进攻,截然相反。

  朱能想了想:“俺觉的,朱高煦的叛军,火炮、回回炮(投石机)等重型兵器比较多,非常依靠水路。”

  “他从云南进广西,进四川,进贵州,全部都要利用水路才能快速推进,失去水路运输,他的火炮优势会荡然无存,能不能及时参与野战就是很大的问题。”

  边上王聪这时道:“很快要进入梅雨季节,到时湖广到处泥泞,叛军没有水路走,火炮会寸步难进,朱高煦是聪明人,可能还是指望我们去主动攻城。”

  朱能马上道:“咱们在广西吃过一次亏,不可能再去主动送上门,被他的火炮白打。”

  朱棣听着皱眉:“逆子的火炮真有哪么厉害?”严然有点不相信。

  毕竟他自己也用过洪武大炮,这玩意野战中没啥大作用啊,吓吓人提振士气而已。

  朱能闻言,顿时想到广西惨败,他涨红了脸:“陛下,叛军不但火炮比咱们的厉害,而且非常多,朱高煦那边最少几百门火炮,一打起来,众炮齐发,惊天动地,若是步营太过密集,一炮就是死伤一片呐——”

  朱棣半信半疑,感觉朱能在为广西惨败找借口,但毕竟是心腹重臣,也不好说什么。

  “俺这次随军带了两百多门洪武大炮,应该可以好好教训教训逆子。”朱棣道。

  朱能嘴角微张,想说咱们的火炮,好像没叛军的厉害,但又不想扫皇帝的兴,看朱棣很高兴的样子,只能咽了下去。

  此时大厅里的诸将,基本都希望官军守武昌,等叛军来攻。

  但朱能断了水驿道,反而让朱高煦停兵不前。

  而朱棣这人,以他的靖难中的表现来看,此人天生喜欢进攻,从不主张防守。

  更何况,此次他举国之兵,号称一百万,如果还在武昌待守,等逆子来攻,岂不是笑话。

  “砰”朱棣几乎没有犹豫,重重拍了下桌子,大声道:“逆子在巴陵,应该是故意引诱俺去攻打。”

  “巴陵东侧全是山,西侧是洞庭湖,北部有运河,官军要打,只有从南面蚁附。”

  “逆子洞庭湖一圈的县府,都可以支援,这是想消耗俺们官军。”

  “逆子这么挑衅俺,俺如他所愿,准备攻打巴陵。”

  巴陵是个小城,兵马放不了多少,有三万兵马算是极限。

  朱棣果断决定,攻打巴陵。

  当年他带二十多万打铁铉守的济南,济南城兵马近十万之众,要不是铁铉挂起高祖神牌,

  差点被他攻破,所以朱棣对攻破巴陵这种县城,还是很有信心。

  朱棣做了决定,诸将当然不敢有意见。

  老将朱能则问:“在攻巴陵,最好先断洞庭湖。”

  他的意思就是要切断讨逆军其他县府和巴陵的联系,不然源源不断的援兵和物资会支持巴陵。

  朱棣当即决定,留李浚率兵三万驻守武昌,全军继续往前推进。

  吴达领兵先锋两万,去打监利,切断监利和巴陵的联系,监利距离官军地盘最近,吴达的兵马也少,主要是伪攻,断掉荆州和监利县方向来的讨逆军支援。

  火真领兵五千精骑到湘阴岸边,看到有叛军的船就射火箭烧,主要以搔扰为主,因为那边距离长沙挺近,属于叛军地盘。

  火真的任务就是在各水驿道上,找叛军的船队,然后用火箭射烧,如遇叛军骑兵,转身就跑,不要被围住就行。

  通过截断最近的监利,搔扰远处的各县,不说完全截断,至少能影响叛军补给。

  诸将听着发现皇帝还是很强的,眼前这形势,火真那种打法,也挺适合的。

  此时大明的水驿道,大部分都在弓箭射程内,那怕伱河道有一百步宽,船只会在中间行驰,弓箭也只需射到五十步就好。

  如何攻打巴陵,朱棣几分钟的时间就决定了,但攻打的同时,还得做好防守。

  叛军现在也号称百万之众,四川,贵州,广东,福建都有大量兵马。

  襄阳方向,朱棣让和允中领兵三万驻守,主要防止关中和河南。

  这两地方虽然暂时在官军地盘上,但兵马大部都被抽调,特别河南几乎空了,所以要防止叛军会绕进来。

  陈志领两万守武昌北部的德安府,主要防止河南和武昌背部。

  然后还有最重要的九江,由王聪领兵五万驻守。

  九江连通湖广和江南,朝廷的兵员,物资补给都是从这条线过来,还要防止江西叛军进入。

  朱能领兵五万负责南昌和饶州府的防守,两城与九江成三犄角。

  这样江西北部驻过朝廷十万大军,可以保护官军湖广南方的安全,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。

  朱棣在防守上投入十八万。

  八十万兵马用了十八万,用来进攻的共六十二万,包括火真搔扰和吴达的佯攻。

  这就是他和朱高煦决战的全部力量。

  散会后,朱棣把朱能和王聪、陈志三人留下。

  这三人在靖难中都是算是燕王老将,心腹。

  “陛下。”三人都很奇怪,因为三人都将不参与朱棣的攻城战。

  朱棣脸色不善的看看地图,突然问:“福建李远有没有动作?”

  朱能道:“最近得到的消息,李远在福建,主要是守好福建,然后给——叛军到处募粮募钱。”

  “听一些商人说,叛军在交趾那边正在对外打仗,掠夺财富,运回来后,充作军饷。”

  “交趾和占城一带,盛产粮食,也在支助叛军。”

  朱能说完后,感觉朱棣脸色更不好看了。

  叛军的钱越打越多,朝廷的钱越打越少,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。

  八十万大军在前线多呆一天都是钱和粮,难怪朱棣急着出去攻打巴陵。

  “陛下,可否让刘荣,再打福建?”陈志问。

  朱棣摇头:“刘荣不是李远对手,守好浙江,已经算是不错。”

  “俺就怕,李远这狗贼,会打进江西,断我们后路。”

  朱棣对李远还是比较忌惮。

  三人面面相觑,不置可否。

  “但是,加上你们,俺就有把握了。”朱棣突然笑了。

  三人一脸迷惑。

  朱棣这时道:“等俺率大军出马后,陈志你集合兵马,对外宣称回守德安,然后立马往九江去。”

  朱棣原来也在下一盘大旗。

  他表面让陈志守德安,其实打算让陈志率两万精锐进入江西,然后与九江王聪五万,朱能南昌饶州五万,三军合计十二万,从福建邵武打进去,与此同时,让刘荣、陈瑄率十万官军从温州杀进福建。。

  官军两部二十二万,合击李远。

  “若能打败李远,攻占福建,立马可以断了逆子的财路和粮路,俺倒要看看,他占这么多地盘,这么多兵马和官员,饷粮还如何发的出。”

  接着朱棣又道:“俺已经让丘福领淮安新军随镇江孟善水师,合兵八万,从水路进攻。”

  “到时你们三方合兵三十万众,一举打下福州,釜底抽薪,断逆子根基命脉。”

  “那怕俺在湖广不胜,只要不败,相持下去就会胜。”

  “陛下英明。”三人大喜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ltxt.cc。菠萝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l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