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0章 大明第一届正式内阁_大明:我与朱棣争天下
菠萝小说网 > 大明:我与朱棣争天下 > 第490章 大明第一届正式内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90章 大明第一届正式内阁

  第490章大明第一届正式内阁

  十月份,大明在各处大胜的消息,诏告到天下,但相比之前,大明百姓更为直观的感受就是,他们几乎没有感受到战火。

  当初靖难的主战场,主要在北平和山东两地,山西和直隶也有波及,而讨逆战影响较大,几乎席卷整个大明,朱棣最后决战更是动员了二十万民夫,受到影响的百姓不计其数。

  今年大明多地同时开战,但东西两面都在国外,只有沙哈鲁从阻胡堡破关,攻了打了马邑县,也只有山西朔州和大同两地附近百姓受到影响。

  大明打了这么多胜仗,百姓却感受不到影响,这对大部份百姓来说,就是件好事。

  而天下的官员们,很快也能感受到这是好事。

  因为朝廷打赢了,并且得到了大量的银钱和粮食,还人口。

  朱高煦完全学明以前的外族和明末的后金,打仗就是掠夺,抢钱抢粮抢人口,然后人口用来开荒建设。

  从洪熙二年到三年十月,仅从西面运到东面的人口就有十几万,然后在辽东的平安报告了一件事,像越人和吴哥王朝等地的人,运到辽东完全不适应。

  越人那边太热,这边太冷,很多人到了冬天就受不了,每年冻死冻伤不少。

  皇帝考虑之后,决定把那边的人往大员和国内运。

  然后从东本掠夺人口往辽东运,东本占领地石见国境内,距离石见银山一百里范围内的东本百姓们遭殃了,纷纷被明军掠走。

  这些人过去就是帮忙建城,伐木,挖矿,干苦力活。

  石见国主多次上报足利义持,控诉明军不讲道义,说好了范围在五十里内,却跑到五十里外抢人,石见国都快被抢光了,大量的东本人往其他地方跑。

  足利义持也没办法,现在明军只抢石见国,也不惹其他藩国,他也只能当没看见,总不能又找理由和明军开战吧。

  反正他想,石见国抢光了,明人要消停消停了吧?

  朝廷有了人口,可以干很多苦力活,朝廷有了钱,可以办很多事,还能给大家发俸禄。

  所以洪熙三年虽然打了几仗,但朝廷上下都对结果很满意。

  当然,如果大明打输了,那肯定形势就不一样。

  十月底,皇帝朱高煦在武英殿开大会,召集了六部尚书,左右都御史,还有内阁这批秘书,加黄福。

  武官之中,只有锦衣卫指挥使毛信在场,现场一共十几个人。

  很多人看着六部尚书,表情有点郁闷,因为在洪熙三年,皇帝换了好几个尚书。

  洪熙朝刚立,朱高煦任用了很多原来的官员,原先高阳郡王府的文官,一来当时资历太浅,二来级别太低,三来经验不足,所以朱高煦大部份都安排在布政使和按察使上,这些人刷了两年经验后,在洪熙三年纷纷上位。

  现在兵部尚书是徐安(徐祥儿子,原兵部侍郎),吏部尚书是钱常(原吏部侍郎),刑部尚书是井盛,工部尚书是侯海,礼部还是宋礼,户部还是夏原吉。

  另左都御史已经是李默,右都御史还是孟善。

  至此,仅三年左右,皇帝朱高煦的旧部基本替换了大部份朝中重要职位。

  现场摆了个圆桌,然后所有人一起坐着。

  皇帝还让宦官给他们浇了茶。

  等所有人坐好后,朱高煦看了圈,缓缓道:“朕要正式成立内阁,用来管理我大明皇朝。”

  众人齐齐一愣,怎么着,以前的内阁不是内阁。

  随着宦官们把资料发到他们手上,众人看的震惊无比。

  内阁成员有六部尚书、左右都御史,黄淮、胡广、胡俨、金幼孜、杨士奇,杨荣、杨溥、黄福,毛信,共十七人,为单数。

  首辅黄福,次辅侯海、杨溥。

  众人不解皇帝何意。

  皇帝道:“以后朝廷诸事,主要由你们先处理。”

  朱高煦只要抓好财权和人事权就行,所以决定再次放权,而官员们,也很喜欢皇帝放权。

  以后朝廷朝会,由首辅主持,文武百官,有任何事情,向内阁汇报,皇帝在的话,就先旁听,皇帝不在,朝廷照常运行。

  明朝历史上,一个嘉靖,一个万历,两人加起来将近当了一百年皇帝,整个明朝才两百多年,这两货占了三分之一,其中有一大半时间不上朝,明朝照样运转的很好。

  所以朱高煦已经开始为偷懒做准备了。

  “启奏陛下,内阁如何处理?”黄福也是莫名奇妙,他突然成了首辅,然后突然要处理国家大事,他当然在知道自己是交趾表现的很好,才让皇帝看重,但这太突然了。

  “朝中凡是要用到钱的,一万两以下,户部尚书可以决定,一万以上到五万两的,由首辅与两位次辅及户部尚书四人商议决定,只要有两人同意即可(但这两人里,要么有首辅,要么有户部尚书,如果只有两次辅同意,就不行。)。”

  “十万两以内的,由内阁诸人商讨决定,有十人以上同意即可。”

  众人面面相觑,相互看着对方,很快,好多人脸上和眼神中露出狂喜之色。

  皇帝这真是放权了。

  “七品及以下文官,由吏部自己内部任免调动,凡新任官员,都准备一份名单和履历,还有家庭背景,老师同窗的资料,递上华盖殿(指皇帝)”

  刷,诸多官员听一这里同时抬头,看向新吏部尚书钱常,这下牛逼上天了,七品及以下是大明官员最多的一批,钱常能独自做主,权势要涛天了。

  皇帝立刻道:“吏部也不是尚书一个人说了算,朝廷有朝廷考核标准,如果吏部自己任命的官员干的不好,就要追责。”

  诸官俱动容。

  “七品以上到四品,由吏部上报内阁,内阁讨论决定升免任职,如与不同意见,投票决定。”

  “首辅为五票,次辅为两票,你们十七个人,加起来一共二十三票,得票数最高者,且总票数要超过十票才算赢,如果没有人超过十票,就要报到朕这里来决定。”

  这个方案里,首辅一个人占了五票,所以只要首辅想任免或升职一个官员,他已经掌握了主动,如果能说服两位次辅,基本就很稳。

  朱高煦考虑到内阁主要由汉王系和永乐系组成,黄福一直在交趾,和永乐系,汉王系都不熟,必要的时候,需要一锤定音。

  因为现在汉王系的肯定都会支持黄福。

  “四品以上,由吏部报华盖殿,由朕决定。”

  接着皇帝又道:“前面指的所有品级官员,不包括主官,即县令,知府,各部门主官(比如地方盐课提举司、税务司、海关司等),最后都要报华盖殿。”

  皇帝一边说,众人一边看资料,很快就明白了。

  皇帝主抓财权和人事权。

  朝廷用银十万两以上,需上报皇帝,官员中各级主官,四品及以下,由他们拟出人选再报皇帝,四品以上直接由皇帝决定。

  另外在处理案件时,涉及四品以下的文官,由内阁牵头,由刑部、大理寺,都察院联合查处,有了结果再报皇帝,以后不用在朝堂上,为一个七品小官,唇枪舌箭,到皇帝面前弹劾,内阁可以自己处理了。

  四品以上文官,先报皇帝,再做处理决定,(当然,所有主官,都要先报皇帝。)

  武将任免和升职又不同。

  各省都司负责各省千户以下的任免升调,千户以上到指挥级同知,由大明司令部负责,但最终还要上报皇帝批准,各卫指挥使,及都司都指挥使级,直接由皇帝亲自负责。

  武官的案件也类似,千户以下当地都司自己处理,千户以上,由大明参谋部处理,并上报皇帝,指挥使级以上,由皇帝全权处理。

  看到这里,曾经是武将的孟善提问:“陛下,何是司令部,参谋部?”

  “五军都督府要改为大明司令部和参谋部,后勤部,部份武将可能会裁解。”朱高煦把五军改为三部,因为五军都督府在大明已经没啥作用,很多时候都是安置一些过气老将。

  朱高煦刚登基时,为了稳定,安置了不少建文和永乐朝投降过来的降将,现在当了快三年皇帝,地位越来越稳,尤其在大败沙哈鲁后,现在要开始裁人了。

  这些军将拿着高俸,又不干事,当然要让他们滚蛋。

  内阁成员们听完后还是觉的比较满意,皇帝放权了,虽然放的不是很大,很多还要上报后再决定,但已经是进步。

  关键内阁中没有武将在里面。

  这也是他们所认同的文臣治国根基所在。

  而从中看到锦衣卫的功能好像消弱了很多,处理文官由刑部、大理寺,都察院,处理武将由参谋部,好像锦衣卫审案的功能一下子没有了。

  黄福还专门问了下皇帝,得到肯定了答复。

  “锦衣卫以后主要作用是督查地方官做事,可以帮忙抓人,但不会参与审案,另有对外情报是主要职能。”

  前面说过,以后地方做大工程,执行朝廷政策有没有用心等,都是锦衣卫去督查。

  他们可以帮忙抓人,但不能审案,抓到人后要移交其他有司。

  锦衣卫主要的职能,还是往情报方面发展。

  洪熙三年底,皇帝抛出重磅炸弹,下放权力,由内阁运转朝廷。

  朱高煦也想看看,自己几十年不上朝,大明能运转的正常吗?

  新政准备洪熙四年元月一日开始。

  不料第一天执行新政,奉天殿就有点乱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ltxt.cc。菠萝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l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